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衛
“稀土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事關我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比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我國稀土資源實現循環再利用對于保護資源,保障稀土供應鏈、產業鏈安全,以及實現“雙碳”目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調研中,李衛發現,近年來,隨著稀土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面應用的不斷拓展,其需求量與日俱增。
“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稀土資源,但隨著國內資源的不斷開采,國內部分稀土礦山資源儲量下降明顯!睋钚l介紹,目前,稀土主要應用領域是稀土永磁和稀土儲氫。2021年稀土永磁釹鐵硼毛坯的可回收利用量約6.21萬噸,越來越多含釹鐵硼磁體的器件和設備的報廢量逐年快速增加。在他看來,這些都可以成為實現稀土循環利用的組成部分,對寶貴的稀土資源形成有效補充。
李衛認為,當前稀土循環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稀土循環技術不完善,利用效率低。二是稀土循環體系缺失,沒有得到重視。三是稀土循環秩序亂散,運行不規范。
對此,他建議:一是保護珍貴資源,搭建可循環技術和產業體系。建議以稅收和專項資金激勵企業采用綠色高效回收技術;盡快推動在科技和人才資源集聚地創建國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研發下一代稀土廢料循環再利用技術及裝備,實現稀土二次資源中有價元素的高效綜合利用,為實現我國的稀土循環經濟戰略提供硬件支撐。
二是健全制度和標準,完善回收體系。應盡快建立含稀土報廢器件或設備的回收機制,通過提高稀土二次資源再生利用準入標準的方法實現稀土再生資源集中、系統管理,高效回收,進一步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基于稀土二次資源綠色高效再生技術建立新的標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領全球稀土二次資源回收產業良性發展。
三是做好頂層設計,繪就產業發展藍圖。建議組織稀土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領域專家認真梳理當前現狀,盡快出臺我國稀土循環利用的規劃和路線圖。

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電機集團公司董事長 聶鵬舉
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在電機行業推動智能制造應用,幫助電機行業破解當前傳統制造業困局,提升自身制造水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科力爾電機集團公司是一家有著28年歷史的微特電機專業研發、制造企業,是國內生產家用電器和IT行業配套用微電機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其中罩極電機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一,產品暢銷全國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電機性能和性能成本的逐漸提高,傳統的制造模式和設計的降耗提效問題日益突出,推進電機智能化生產、開發適合電機智能化生產的新工藝成為當前提高電機產品性能和效率的重要途徑。
工業機器人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制造環境,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伺服電機作為機器人設備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甭欩i舉說,在國內伺服電機市場中,日系和歐美系品牌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高端市場更是被歐美系西門子、博世、科爾摩根和施耐德等國際品牌壟斷,國內的產業基礎還相對薄弱。
聶鵬舉建議,通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寬投融資渠道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對伺服電機的研發和生產力度,逐步進入先進制造業的高端市場。
具體而言,市場環境方面,聶鵬舉建議制定伺服電機產業規范,促進各項資源優化配置,鼓勵伺服電機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完善伺服電機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等。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他建議組織實施伺服電機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養伺服電機行業急需的高層次技術研發、管理、生產、維修等各類人才,鼓勵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
聶鵬舉還建議,在電機行業推動智能制造應用。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化制造,是電機制造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推動智能化制造,不僅可以實現電機生產的高質量、高效率,還可以打造多規格、小批量、柔性化的生產模式,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和市場需求。
“政策要加大支持力度,產業行業要加速標準形成,科研院所要深化基礎技術和材料的研究,企業要加快技術攻堅克難,多方合力,共同開辟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甭欩i舉說。
今年全國兩會,除關注制造業外,聶鵬舉也在社會民生熱點問題上建言獻策。他建議,針對靈活就業群體的就業形態特殊性,出臺有效的社保繳納措施等,增加對靈活就業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在農村用水方面,他建議制定農村自來水質量維護與檢測規定等。
文章來源:綜合整理自新華社、新京報、央視新聞、騰訊網、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等
聲明: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立即刪除內容!